版次:A02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10月18日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目標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一目標將國家追求、民族嚮往與人民期盼融為一體,既承接歷史傳統,又契合發展大勢 。其核心標誌體現在三個層面:在國家層面,需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經濟、科技、國防等領域全面發展,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領先全球;在民族層面,要讓中華民族更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凝聚力 ;在人民層面,需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共同富裕與個人全面發展,建成世界上規模更大、水平更高的能夠覆蓋全社會的教育、社保、醫療體系。
「十四五」實現發展自主把控權
令人欣慰的是,「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在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創新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與突破,「十四五」規劃不僅實現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在絕大多數關鍵領域實現了發展的自主把控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經濟實力實現量級躍升;二是創新驅動發展成效卓著;三是結構協調與綠色轉型提速;四是改革開放與民生改善縱深推進;五是文化強國建設扎實起步,將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納入戰略規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推進,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十四五」規劃堪稱民族復興的奠基工程,核心在於其處於兩個關鍵節點的銜接點:一方面承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成果,將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等優勢轉化為現代化建設動能;另一方面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征程,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搭建框架。作為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實施的五年,其探索的「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綠色轉型、開放共贏、共享發展」路徑,為復興之路確立了科學方法論,成為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關鍵過渡。
為後續規劃創造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十四五」規劃對後續規劃創造了一系列極為有利的物資基礎、發展路徑與制度環境條件。具體表現在:1. 物質與技術儲備為「十五五」時期的質量提升與結構升級提供了資金保障,為後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基礎。2. 制度與路徑經驗可直接轉化為後續規劃的政策基礎,為解決更長期發展問題提供了範本。3. 發展動能與民生基礎為長期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引擎,也為共同富裕的深化推進創造了條件。4. 開放格局與文化支撐為後續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平台,為長期發展注入了精神動力。
總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貫穿近代以來中國發展的核心主題,「十四五」規劃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承前啟後價值。它通過明確復興目標的實踐路徑,破解了階段性發展難題,取得了物質、技術、制度、文化等多維度重大突破,不僅為民族復興築牢了根基,更形成了可複制、可延續的發展經驗。從「十四五」的扎實奠基到「十五五」的接續推進,中國正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穩步接近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這一進程既是歷史的必然,更是實踐的成就。
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