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市值首破30萬億美元冠絕各資產

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10月18日

市場避險情緒升溫,令金價升勢兇猛,屢創新高。

【香港商報訊】根據CompaniesMarketCap 1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全球已開採黃金的總市值一舉衝破30萬億美元,使其成為全球資產市值排行榜的第一位。這一數字是基於世界黃金協會(WGC)最新公布的全球已開採黃金總量約216265噸,並結合即時金價計算而得。

金價連升九周屢創新高

黃金30萬億美元的市值規模,甚至超過了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的總合約25.3萬億美元。這十家企業包括英偉達、微軟、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FB母公司Meta、博通、沙特阿美、台積電和特斯拉。

金價本周屢創新高。在每盎司4000美元上下徘徊數日後,金價突然猛漲。13日至1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和倫敦現貨黃金均漲破每盎司4100、4200、4300美元,本港時間17日16時,前者最高觸及每盎司4392美元,後者刷新了每盎司4379美元的歷史高位,雙雙逼近4400美元。

從技術面來看,金價本周極有可能實現連續第九周上漲。歷史記錄顯示,自1970年代以來,黃金價格從未實現過連續十周上漲,市場正密切關注金價是否能在下周打破這一持續數十年的「天花板」。

彭博:黃金對沖整個金融體系

彭博宏觀策略師懷特指出,黃金升勢傳遞的關鍵信息在於,它不單是對沖貨幣貶值的工具,更是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對沖,包括嚴重的信貸衰退,以及大規模的財政赤字貨幣化。他指出,金價的歷史性上漲,預示某些遠比通脹或通縮更為根本的變化正在醞釀之中。當政府債務和各類信貸產品的風險日益加劇時,不屬於任何人的負債,以實物形式持有,成為無可挑剔的終極抵押品。

懷特指出,市場對黃金最大的誤解,在於僅將其視為通脹對沖工具和貨幣貶值保護手段。但歷史顯示,黃金在通脹極低和極高時,都表現最佳。在1930年代的嚴重通縮期,即使美國政府強制私人持有者,以每安士20美元出售黃金後,重估至35美元,黃金仍實現上漲,如果當時市場並非被關閉,升幅可能更大。美國當年沒收黃金,正是因為民眾在大蕭條期間開始囤積黃金,加劇通縮危機。無論是通脹還是通縮,都是金融體系壓力上升的癥狀。

大行紛紛唱好

看好未來升勢

在金價連創新高的背景下,多家機構仍看好其未來升勢。

高盛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提到,近期金價上漲主要反映了三大堅定買方加大購買黃金:快速增長的西方ETF倉位、各國央行可能重新加速購買,以及投機倉位的提升。尤其是西方黃金ETF的配置在9月份意外強勁,使得黃金ETF資金淨流入量超出此前模型預測水平。基於此,高盛將2026年12月黃金價格預期從每盎司4300美元上調至每盎司4900美元。

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稱,目前黃金需求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各國央行積累黃金作為官方儲備。這是因為尚未看到美元之外的其他法定貨幣替代品,預計各國央行將持續購買黃金。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稱,當部分情緒性因素消退後,黃金快速上行行情可能暫告一段落。但去年以來,美國聯邦債務問題愈發惡化、美元信用逐步受到質疑、全球央行的放量購金、美元利率逐步走向寬鬆等這些因素始終構成對黃金市場的支撐。

中信證券研究團隊根據近期市場動態,調整了未來減息預期、市場情緒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預期,更新後的模型顯示,中性假設下2026年3月金價有望超過每盎司4500美元,而在樂觀假設下則有望超過每盎司4800美元。在悲觀假設下,金價預期仍在每盎司4000美元水平。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