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香港商報訊】記者宋小茜報道﹕今年初《財政預算案》提及重推俗稱投資移民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濂昨日以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稱,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投資金額要求,將較原有要求倍增,其餘框架和申請資格則大致保留。
【香港商報訊】據外電報道,碧桂園(2007)一隻美元債的30天付息寬限期已過,但債券持有人仍未收到付款。碧桂園回覆外國媒體重申,由於內地市場出現深度調整及銷售疲軟,預料公司將無法按時履行所有離岸債券義務。市場預計,這家曾是內地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已拖欠海外債務。
【香港商報訊】記者鄺偉軒報道: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及投資推廣署主辦的「香港金融科技周2023」,將於10月30日至11月5日舉行,預料吸引逾3萬名參加者,以及超過500萬在線觀看次數。
「香港金融科技周2023」將以「金融科技新定義」為主題,其中實體主論壇將於11月2日及3日於灣仔會展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金管局總裁余偉文等將擔任重點演講嘉賓,廣州市及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負責人亦會出席。
【香港商報訊】創新科技署昨日推出「產學研1+計劃」,並開始接受第一輪申請,截止日期為11月30日,歡迎合資格大學提交申請。
創新科技署發言人說:「為了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政府希望藉計劃激勵產學研協作,推動『從一到 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
【香港商報訊】恒指服務公司在昨日刊發的指數快訊中提及,中國主權基金中央匯金公司上周增持數家內銀股份。恒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銀行指數(HSSCBI)隨即上升,過去一年的總回報高達19.6%,顯著跑贏大市,而指數的股息率亦高達8.2厘。
10月11日,四大內地銀行,即農業銀行(1288)、中國銀行(3988)、建設銀行(939)及工商銀行(1398)發公告指,中央匯金對其進行A股增持,為2015年8月以來首次,而中央匯金亦將在未來6個月之內繼續增持此四大內銀。增持消息公布後翌日,恒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銀行指數單日急升4%。
【香港商報訊】記者宋小茜報道:財政部公布,中央政府增發160億元(人民幣,下同)國債,將於10月25日(星期三)進行投標,並於10月27日(星期五)交收。
其中,總值40億元的增發2025國債、50億元的增發2026國債、40億元的增發2028國債和30億元的增發2033國債,可供合資格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成員以價格為標的,通過中央結算系統債券投標平台進行競價投標。發行後,各系列的增發國債將與其原國債合併構成單一系列。
【香港商報訊】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今年第三季錄3009宗私宅轉手買賣登記獲利比率跌至80.5%,較第二季的84.8%大跌4.3個百分點,並創2009年第三季以來的57季(即逾14年)新低。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稱,加息兼逢經濟復蘇緩慢及股市下跌,樓市走下坡,致令二手私宅轉手獲利比率及賺幅齊挫,後市尚待減辣措施再定去向。
【香港商報訊】記者蘇尚報道:市建局第二個港人首置盤紅磡煥然懿居第三座昨日截止申請,據市建局指,煥然懿居第三座接獲逾3659份申請,以單位總數260伙計算,超額認購13倍,其中近七成屬於單一申請者。
市建局指出,最終收到的申請表數目,有待點算郵寄(以郵戳日期為準)和親身遞交的申請表後核實。
【香港商報訊】距離特首發表施政報告的日子不遠,樓市觀望氛圍濃厚,暫時未見利好消息提振樓市,僅有少數買家擔心業主會在施政報告減辣後反價而偷步入市,十大屋苑交投量稍微增加。
綜合利嘉閣地產分行數據所得,全港十大活躍指標屋苑在上周(9/10至15/10)錄37宗買賣個案,較前周(2/10-8/10)的28宗增加32%,每個屋苑平均錄約3至4宗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