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香港實施聯繫匯率已屆40年,早年曾提出港元應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嶺南大學前校長鄭國漢,在退任前夕接受本報專訪時稱,堅持當年的觀點,即港元應由與美元掛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不過,他坦言,今天的港元相對美元處於弱勢,所以今天未必是實施有關機制的最合適時機。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去年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決定將特定俄羅斯銀行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面對地緣政治越趨緊張,市場有分析關注,香港一旦被剔出SWIFT系統,港府會如何應對。嶺南大學前校長鄭國漢認為,香港肯定要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 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CIPS),但同時不應放棄SWIFT系統。
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港元多次受狙擊。嶺南大學前校長鄭國漢聯同多位學者成立「捍衛聯匯小組」。當時小組成員提出所謂的「二陳方案」建議,在港元資金調節機制外另行設立美元流動資金調節機制,同時為香港銀行體系發揮貼現窗功能,透過增強流動性,防止拆息劇烈波動。鄭國漢認為,亞洲金融風暴後的衰退本來可以避免,「只要(港府)採用『二陳方案』,即可穩定匯率,投資萎縮的情況就不會出現」。
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後,港府花費儲備用於防疫抗疫,致儲備下降,因而再度引發香港能否守住聯繫匯率的討論。嶺南大學前校長鄭國漢認為,港府必須遵守「量入為出」的財政紀律,不能將之掏空,尤其外匯基金的投資組合,更應「越保守越好」。
「只要(港府)遵守『量入為出』的財政紀律,香港(對抗炒家)的『彈藥』只會多而不會少。」鄭國漢稱,過去幾年,港府為了抗疫,的確花了不少錢。但他強調,任何一個政府,假如恃住手上有龐大儲備而不斷侵蝕儲備,不排除最終或令匯率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