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面對連年財赤,港府如何更好開源,努力增加財政收入,成為社會熱門話題。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接受本報訪問時稱,香港具有聯繫內地與國際市場的大優勢,要向國際供應鏈中心這個方向轉型。此外,對於港府近年不遺餘力推進基建,梁永勝強調,當局並非旨在拉動短期需求,而是藉此擴大長遠經濟容量,認為即使經濟不景也有推進基建項目的需要,做到長遠財政平衡,經濟才可得到持續發展。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兆琦報道: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當局制定公共政策講求平衡,今年財政預算案編製有不少挑戰,但同時面前亦有很多機會。他重申,社會上不同社群有不同需要並提出訴求;與此同時,當局需要亦要推動社會經濟加速發展,這兩方面都需要資源,惟資源始終有限,如何去平衡相當考功夫。
近年港府積極投入創科發展,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認為,發展科技具有外部效益,但純粹由私人市場主導會降低效率,商界及政府共同參與才能做到最佳效果。
「近年科技進步迅速,科技進步與社會福祉及成效有着很大關係。」梁永勝表示,過去數十年,香港每逢經濟轉型,都是倚賴市場主導完成;但現今局勢下,除了私人市場以外, 更要政府的參與才可。
中央去年底恢復及擴展深圳「一簽多行」,冀藉此提振香港零售業。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認為,內地一系列提振經濟措施以及惠港政策,將有助提振港人消費信心。他認為,當前零售業追求的重點,不應該是否回復至疫情前水平,零售商做好數字化才能提升競爭力。
梁永勝說:「疫情的確對零售業造成很大震蕩……昔日若要食藥,需要到藥房購買,但今天可以透過電商網站購買,比出街更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