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今年港股氣勢如虹,已經步入技術性牛市,只是升市背後隱藏着流動性不足的潛在危機,港交所亦強調要改善流動性問題。綜合專家學者意見,「縮短股票交收時間」及「降低每手股票買賣單位」這兩方面的改革迫在眉睫。隨着金融市場加強對科技的應用,世界各大股票市場陸續縮短股票交收時間,由以往的「T+2」收縮至「T+1」。分析稱,香港實行「T+1」實屬大勢所趨,有助證券市場全面推行無紙化,也有利於改善流動性。
香港部署縮短股票交收時間之際,又可從去年實施「T+1」的美股市場吸取什麼經驗?從事美股投資的昇世匯盈投資副總監黃俊表示,美股投資步伐變得緊湊,迫使參與美股的投資者盡快交收,避免違約。
與現時的港股一樣,美股早年已實行「T+1」(在此以前,美股期權已實行「T+1」)。及至去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於去年5月28日起,美股交易標準結算周期將縮短至「T+1」,涉及在美國各大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債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共同基金、市政證券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等產品。
若證券市場實行以「T+1」形式結算,究竟香港券商的後台系統是否已經準備好了?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高鵑坦言,由於部分券商的底層系統設計,只能用於「T+2」結算,若日後改以「T+1」結算,或牽涉龐大更改工程。
目前香港的券商進行證券交易時,一是使用服務供應商提供的交易系統,又或者自行構建。高鵑指,雖然當前大多數的券商,是使用服務供應商提供的交易系統,但當前約有10%至20%的券商是自行構建交易系統,當中包括部分大型及中型的券商,相信一旦港股落實改以「T+1」結算,該等券商或須付出較多成本,進行系統底層更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