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第A12版:專題新聞
  • 南翔:重拾新安記憶 追溯港深歷史

    【香港商報訊】記者蔡易成報道:深圳大學文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國家一級作家南翔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深刻剖析港深兩地與新安縣歷史的緊密聯繫,探討了地名對文化記憶的重要承載作用。

    南翔開宗明義指,深圳不僅僅是一個現代化都市,更是植根於古老文化的「新安」的傳承。新安縣,這一名字如今或許已被遺忘,但卻承載着深圳、甚至香港的早期歷史。明朝時期,新安縣下轄深圳和香港,這一歷史的印跡至今尚存。儘管清朝撤銷了新安縣,但寶安縣城依然坐落在新安,如今這裏成為省級和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頭古城便是其中之一,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去探訪。

  • 黃文德:地名乃獨特文化遺產

    【香港商報訊】記者蔡易成報道:深圳大鵬新區博物館副館長黃文德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分享了他對港深地名故事的獨特見解,並強調地名承載文化記憶的重要性。

    黃文德將地名文化形容為一項獨特的文化遺產,在其看來,地名承載着地方獨特的文化,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港深的地名實際上聯繫緊密、串聯了港深與新安縣的歷史,同時也反映了港深地區的地域文化。地名不僅僅是簡單的名稱,它們還承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情感,是港深地區豐富記憶的載體。」黃文德說。

  • 黃瑞棟:培養港深青少年愛國愛家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報道:深圳市委黨研辦(市地方誌辦)二級調研員黃瑞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活動對於涵養深港同宗同源的歷史文化底蘊意義重大,這不僅能讓人們重新認識深港歷史,也能進一步培養兩地青少年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

    黃瑞棟表示,深港在歷史上本就是一家,公元1573年,新安縣建縣,新安縣的地域就包括了深圳和香港。此次「我身邊的新安文化記憶」徵集大賽評選會上提到的地名,就蘊含着深港兩地民眾共同的歷史記憶。「作為海防文化的代表,大鵬所城至今保存較好,鶴湖新居則保留了明清時期深港民間生活生產的歷史產品,赤灣天后宮每年的辭沙慶典,會有很多香港人參加,這些都是深港共同的文化記憶。」

  • 楊宏海:找到港深同宗同源根和魂

    【香港商報訊】記者陳彥潔報道:深圳市文聯原專職副主席、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楊宏海作為評委出席評選會。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楊宏海表示,紀念新安縣建縣450周年的活動很有意義,因為歷史上深圳和香港地區都曾屬新安縣管轄,現在深圳成為世界矚目的改革之城,香港也是大家熟知的東方之珠,但是對深港兩地市民、青少年來講,對新安縣這一段歷史認知度不足。所以通過紀念新安縣450周年一系列活動,可以使兩地市民認清深港同宗同源的歷史淵源,可以凝聚形成文化認同和向心力。

  • 孫蘊:激發家國情懷 投身灣區建設

    【香港商報訊】記者陳彥潔報道:在活動現場,香港深圳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孫蘊作為深港各界紀念新安縣建縣450周年系列活動之「我身邊的新安文化記憶」徵集大賽評選會評委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孫蘊表示,香港深圳社團總會作為主辦方之一,藉助媒體力量,攜手香港商報,以紀念新安縣為文化切口,舉辦了紀念新安縣建縣450周年系列活動,深港社會各界反響熱烈。她亦指,香港深圳社團總會作為愛國愛港的平台,希望令到更多港人了解到「新安縣」這段港深雙城同源歷史,喚醒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及家國情懷,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把握未來發展方向。

  • 十佳作品出爐 下月在港頒獎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報道:昨日,深港各界紀念新安縣建縣450周年系列活動之「我身邊的新安文化記憶」徵集大賽評選會在香港商報舉行。該活動由深圳海外聯誼會、香港深圳社團總會、香港商報主辦,深圳市地方誌辦公室、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協會、深圳市地名學會協辦。深港文史專家、文化學者齊聚一堂,暢論港深歷史淵源和脈絡,評選「十佳打卡目的地」15個候選名單和「十佳優秀作品」以及短視頻獎項。

 
  • A01

  • A02

  • A03

  • A04

  • A05

  • A06

  • A07

  • A08

  • A11

  • 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