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01日 第A10版:LiFE STYLE 健康
  • 預防胃炎有辦法

    上班族生活忙碌、三餐不定時,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腸胃不適等問題,其中胃炎是較常見的都市腸胃病。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薛立威講解胃炎的症狀及治療方式,並介紹預防方法。  薛立威醫生指出,胃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胃炎是由於胃黏膜受到刺激或感染引起的短期炎症,通常會在幾天或幾周內自行緩解,但在病程中可能會出現上腹疼痛、噁心、嘔吐、胃氣脹等症狀。最常見的刺激物包括藥物 (如阿士匹靈等)、酒精、過分辛辣或酸性的食物等。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性胃炎,例如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或真菌感染,幽門螺旋菌是其中一種經常引起急性胃炎的細菌。慢性胃炎是一種長期存在的胃黏膜炎症,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慢性胃炎可能導致胃黏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等問題,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長期而嚴重的慢性胃炎有可能產生病變,增加胃癌的風險。大部分輕微的慢性胃炎都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比急性胃炎輕微,例如胃部不適、噁心、食慾不振等。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的胃酸刺激,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長期吸煙、飲酒、不良的飲食習慣等。」  胃炎症狀因人而異,不同類型的胃炎,症狀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見的胃炎症狀:  1. 感到上腹部疼痛、不適或脹氣感,在進食後加重或減輕。  2. 感到噁心和嘔吐,這些症狀在早晨或空腹時尤為明顯。  3. 感到食慾不振,進食量減少。  4. 導致腹瀉或便秘。  5. 感到胃灼熱或胃酸倒流,在夜間或躺下時尤為明顯。  6. 伴隨其他症狀,如口乾、口臭、噯氣等。  若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 從「是藥三分毒」說起

    許多人都知道「是藥三分毒」這個道理。對於中藥「有毒」一說,中醫古著早有記載。二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就將中藥分成上、中、下三品,下品藥多數有毒,不能長期服用。所謂「有毒」,主要是指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及副作用,提醒人們中藥有偏性,必須謹慎使用。  中藥中確有少數藥物能引發不良反應,如植物藥中的川烏、草烏;動物藥中的蟾酥、蜈蚣、水蛭等。礦物藥的輕粉、雄黃、黃丹等。吸入少量砒霜粉塵,會出現頭痛、發熱、嘔吐、視力模糊、全身乏力、抽搐等症。但讀者不用擔心,中國目前應用的12807種中藥,可引發不良反應的只有120種,不到1%,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不超過50種,遠低於西藥的副作用。

  • 認識白內障 延緩眼花問題

    邁入60歲之後,若眼睛看東西越來越模糊,有可能是患上了白內障。白內障是退化性疾病,病發率隨年紀增加,患者平均年齡約65歲。記者專訪眼科專科醫生李琬微,講解白內障成因、分類及治療方法,提醒讀者要注意防曬、戒煙等,預防白內障形成。記者:Karena

 
 
  • A01

  • A02

  • A03

  • A04

  • A05

  • A06

  • A07

  • A08

  • A09

  • A10

  • A11

  • AA01

  • AA02

  • AA03

  • AA04

  • AA05

  • AA06

  • AA07

  • AA08

  • AA09

  • AA10

  • AA11

  • AA12

  • AA13

  • AA14

  • AA15

  • AA16

  • AA17

  • AA18

  • AA19

  • AA20

  • AA21

  • AA22

  • AA23

  • AA24